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心灵清静 [复制链接]

1#

儒道两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是民族灵魂中交替的情调。中国文化形成儒道互補格局。
对于老子,我比较欣赏的是他的人生智慧、态度方面。倾听天道的声音,柔弱才是生命的法则,努力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它指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而这些是在我们这个节奏迅速、竞争压力大的现代社会的新人类所必须体会的一种精神境界,学会养成这种心态,才会无往而不胜。
感悟老子的”和“,无为的真谛是“不妄为”,柔弱的意义是“示弱”,隐士的前提是“名士”。
老子所呈现给我们的一切状态,都使我们联想到一个”和“字。
难道我们珍惜传统文化,仅仅是因为希望它能为我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或外在光环吗?不,绝不是。
我珍惜所有能凭借文字抚慰人类内心的事物,它能切实照顾到每一个人。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7:2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道家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清静无为。
对于老子,我比较欣赏的是他的人生智慧、态度方面。倾听天道的声音,柔弱才是生命的法则,努力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它指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而这些是在我们这个节奏迅速、竞争压力大的现代社会的新人类所必须体会的一种精神境界,学会养成这种心态,才会无往而不胜。
老子主张“柔弱”,因为他认为勇敢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美德,它必须和智慧结合起来。在老子这里的一种”宁静“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艺术。
每个人当然都会有情绪,但要学会怎么去把握和控制它,老子把自知看作是比知人更为重要的智慧。自知的本质在于给自己确实地划下一个界限,它的结果也就是知足或者知止。
当你达到了有所止的境界时,内心自然就会比他人平静清和。
高僧说:“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一个人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宁静安适,《道德经》16章中提到的致虚守静就是让自己的心灵达到虚静的状态,并不是熙熙攘攘处于闹市才算好,留一份清净在心中,才是真正的智者。当困难来临时,也许才能有更勇敢更清明的心去面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