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知行合一 [复制链接]

1#

       “知行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研究问题中知识论与实践论的统一。古人认为,知识来源于关注现实问题,因此我们要注重实践,朱熹曾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后来基于这种观念,出现了一个成语叫做“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指人的活动和实践;“是”为名词,指的是真理,知识。“实事求是”揭示的探求知识的方法便是:行中求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寻找到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否则即便理论的根基再扎实,也不过如同赵括的“纸上谈兵”,空有满腹才华而没有实践经验,那些腹中的知识不过是一些虚设的纸老虎,等到关键时刻反而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这也告诫我们:学富五车固然是好事,但千万不可“读死书”,读书要讲求经世致用,否则学到的知识还是“死知识”。
       知既来源于行,还应回归到行,这样才算作完整的“知行合一”。中国人的重行,说的是知识的落脚点问题,不同于西方人的为知识而知识。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常识,看西方人的思想著作,比中国人的著作要厚很多,比如单单论述伏尔泰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的《哲学辞典》就有745页,而内涵更为丰富的《论语》却只有15900个字。西方人的著作,读来有连篇累牍之感、,对于一个问题的论述过于详细,步步生发,既要有充足的论据,又要有无懈可击的论证方法,纯粹是一种“为了知识而知识”的阐述,无疑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知行合一”,体现了中国古人独特的哲学智慧,先知后行,行中求知。首先我们对世间万物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不认识的前提下,一切都只能是“被动的”。可以说,认识是解开世间一切问题的唯一钥匙;其次,在实践中总结出经验,获得真知,以便这些真正富有价值的知识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从而在知与行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完成自我的提高。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3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