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诚信 [复制链接]

1#

诚信,乃立身之本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即处世之根基。
中华民族历来把诚实守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在许多经典著作中都谈到的重要性。《论语》中有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礼记》中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这些珍贵的论点都说明为人处世必须守诺言、讲诚信。
孔子曾经对信义做过精辟的论述。一次,他的学生子贡向他请教治国方法。他说:确保粮食充足、军队充实以及对人民的信义,就可以治理好一个国家。子贡又问:三者如果要舍其一,应该舍哪个?”“军备。”“不得已再舍一个,怎么办?”“舍粮食。”“为什么不能舍信义?子贡又问。孔子说:人难免一死,没有粮食可以,如果没有了信义,根本与禽兽无异,这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在这方面,古人给我们做出了好榜样。传说周朝时期,周武王死后,由他的幼子周成王即位,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公辅佐幼帝。有一天,周成王和弟弟唐叔虞在树下玩耍。周成王捡了一片树叶递给叔虞,说:我用这个封你为侯。周公听了就说:选个黄道吉日,给叔虞举行封侯典礼吧!成王一听急了,辩解道:我只是和弟弟开个玩笑罢了。可是周公却严肃地说:陛下,君无戏言,天子一说话,史官就会记录下来,并按照天子的话去做。所以,陛下要想在今后说话有威力,就应遵守诺言。周成王只好照周公的话去做,唐叔虞因此被封为晋侯。
改革家商鞅城门立信的故事尽人皆知。这一举动轰动了整个秦国,老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相信商鞅是个说话算数的人。后来,商鞅颁布变法条例,获得秦国人民都很拥护和遵守。可以说,商鞅变法的成功,得益于诚信二字。
古人尚且懂得以信为本,我们更应该将信用作为为人处世的一条准则。如果你言而无信,朋友们上了一次当,就绝不会上第二次当!
明代有一本书,名叫《郁离子》,书中讲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位商人因不守信用而丧生,很能给人启发。这位商人在过河时船被礁石撞破,他大呼救命,并向围观的人许诺:谁能救我,我将付他100两金子。一个渔人救了他。商人上岸后,只给了渔人80两金子。渔人很愤怒,责怪商人不讲信用。商人则训斥渔人太贪婪。渔人只好作罢。后来,这个商人在乘船时又遇上险情,他还像上一次那样呼救、许诺。这时,那位渔人就在附近,但他没有去救商人,反而告诉周围的人:这个人言而无信。人们听了渔人的话,谁也不肯去救商人。结果,商人淹死在河中。我们姑且不去深究渔人的是与非,仅从这故事中得到一点启发:不遵守诺言,失信于人,有时甚至有可能性命也难保。所以,诚信既是我们自身修养的根本,也是我们取信他人的必由之道。
当然,信守诺言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的先人孔子曾遇到过被迫承诺的事情。那时,孔子和他的学生住在陈国。由于陈国不断受到战争的侵袭,孔子决定带领他的学生们到卫国去。在途中,不幸被卫国的叛贼抓住了。一番交涉后,叛贼对孔子说:只要你们不去卫国我就放了你们。孔子一口答应,并和叛贼对天发誓。被放出来后孔子带着学生继续向卫国走去。他的学生子贡不解地问老师:您不是一直教育我们要遵守诺言吗?难道您想违背自己的誓言?孔子说:被人胁迫之下发出的盟誓,天神是根本不听的,因而也不存在什么背盟不背盟的。天神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孔子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些被逼无奈情况下承诺的事情可以另当别论。

分享 转发
TOP
2#

——诚信,做人的准则

所谓“诚信”,“诚”主要讲的是诚恳、诚实,不弄虚作假,“信”是讲信用、信任,不欺诈坑弱,做到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讲信任。诚信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是真善美的具体表现。“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是历代品德高尚者的立身处世之道,诚信,每个人必备的美德。有诚信,品质就会大大提高,诚信就是人之本,民之基,国之根,诚信价值抵千金,是否诚信,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觉悟,反映了一个团体的信用程度,更重要的是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

承诺便应守诺。你无论对任何事许诺的时候,都必须慎重地掂量,它价值千金!无论对大人对小孩,对老师对同学,对父母对朋友,甚至是对自己,对什么人都是这样。也许大的许诺,也许小的许诺,眼前的许诺,未来的许诺,任何许诺都是这样,在何时,许诺都是这样。你的许诺价值千金。

TOP
3#

   对于我们的大学生,据说是当代的高素质的群体的行为我们不得不扼腕叹之。现在有一种最流行的说法就是,大学里学得最好的知识就是如何剪贴作业、论文。学生挖空心思剽窃他人的作业、学术成果,再署上自己的名字;考场上瞒天过海地作弊,堂而皇之又轻而易举地拿学分。这些现象可谓司空见惯,因为对于作弊成功与考试不过需重修之间的巨大的反差之间,铤而走险者不乏其人。诚信的荒芜地远远不止这些。还有信用贷款问题,,每年学校与各种银行申请的贷款达千万,不计利息用于资助家境贫寒的学生,等学生毕业找到工作之后再还给学校,归还的款项再用于其他新生身上……如此循环,可以说是利及千秋的一种举措。可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迟迟不按期归还贷款,学校至今还有几百万元的学生贷款没有收回,这些学生的诚信素质让那些帮助过他们的老师为之心寒,而现实当中却还有一大批家境贫寒的学生因为申请不到贷款而处于尴尬的境地,还有许多人在阴暗的角落拿着几毛钱的面包就着自来水艰难地下咽……还有那些获得国家和学校的各种资助的款项的学生,用资助的钱白白浪费,使学校的付出并不能唤回这些人的诚信良知和合理的安排,学校面临的尴尬局面还有用人单位对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的信用问题的抱怨,而这些因诚信引发的问题又正是我们所忽略的,也是我们自己素质的缺陷所造成的……这样的结果只说明他们缺乏诚信观念,不明白“一诺千金,诚信做人”的原则。

“人无信不立”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能够享受国家的阳光政策,是我们的荣幸,在国家的资助下我们完成了学业,但是我们要时刻牢记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怀,对我们的帮助,在获得国家的各种资助后,我们更应该懂得感恩,更应该使自己自立自强。

TOP
4#

不论那个时代,我们做好一个言而有信的人是必要的,以诚信做事。不论学习、生活、做人、做事;做学生,对自己诚信,踏实学习,为自己积累知识财富,从而成功投资;在生活中对他人诚信,利人利己,和谐社会,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将“一诺千金”作为座右铭,将“诚信做人,一诺千金”作为处世准绳。这时我们自然会成为一位让别人尊重的人,用诚信驶向成功.

TOP
5#

  诚实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也是做人所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如果人人都不诚信,人人都互相不信认,那整个人类社会就快要灭亡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社会本身就是建立在一个互帮互助,相互信任相互帮扶相互依赖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世界上生存下去,一旦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都不再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话,那人类距离灭亡也就差不多了。

TOP
6#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诚信问题

1)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2)加强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诚信品格;

(3)抓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格;

(4)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的监控、管理力度,从制度上防止和杜绝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鲁迅曾经说过:“诚信为人之本也!诚信比金钱更具有吸引力,比美貌更具有可靠性,比荣誉更具有时效性。”
伊朗诚信贸易为世人所推崇,麦克杰克逊,虚假表象为世人所鄙视;人大代表虚伪选票为世人所唾骂!
古往今来,诚信一直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和道德的要求,翻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会发现,以诚实守信为做人根本的故事比比皆是:商鞅立木,获得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季礼挂剑了却徐国君的心愿,传为千古佳话!
诚信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文明,珠光灿烂,源远流长。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一定带着真正的诚信上路,播种在我们所走过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扩大到世界的每一片土地!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温暖冰冷的心;
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染绿秋冬季节;
拥有诚信,一颗小小的星星,可以点缀深邃的夜空!
我们要身披一席灿烂,心系一份执着,带着诚信,踏出一路风光,握住诚信,传播诚信,笑看诚信之花绚烂绽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