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明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仁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论语?卫灵公》)。这句话是说“人民对于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求。面对水与火,我看见溺水蹈火而死的人,却没见过践行仁德而死的人。”由此可知,在遥远的从前,仁在古代百姓的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仁在国家的和平发展中发挥着自己的价值。
在我的印象中,关于“仁爱”这一传统思想的学习从小学就一直持续,从未间断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的思想与做事的方式。在我气愤得想破口大骂时,心中记起仁,告诉自己要平心静气的处理事情;坐公交时,看到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孕妇,我也会起身让座;在小辈犯错时,我不会黑脸训斥,而是耐心教导。这些行为,都是一种仁的体现,都说明仁这一理念对我的帮助。仁,这一中国传承千年的思想,在岁月的长河中,没有被滚滚流逝的历史所抛弃,而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越发光芒闪烁,让人无法忽视,心甘情愿追寻而去。仁,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能让人找到一种正确的方式更好的生活。我想,仁的价值就是充当一种精神指引,引领人走上一条“无敌”的道路,子曰:“仁者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