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十、培育良知 [复制链接]

1#

        宋代的朱熹说过:“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意思是:良心是本来就存在的善良之心,也就是仁义之心。 明代的王阳明认为:“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见,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者也,” 天命之性纯粹是至善的,它灵妙、光明、不昏沉,这一至善的本性,萌发出来,就是道德的本体,这就是良知。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认为良知是善的,而善,是一种大仁。所以我认为,培育良知最重要的是学会感恩,做事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不做让良心不安的事。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耻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人都有;是非之心,人人都有。同情之心,是仁;羞耻之心,是义;恭敬之心,是礼;是非之心,是智,仁、义、礼、智,是人必须具有的。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上》存在于人的,难道不是仁义之心吗?人之所以丧失良心,也就像斧子对待树木那样,天天砍伐它,树木怎么能茂盛呢?……如果得到滋养,没有一样东西不成长;如果失去了滋养,没有一样东西不会消亡。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太多滋养良知生长的美好事物被一些暴力、散失仁义的事所取代,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心里充满了不安、恐惧,不敢轻易的奉献自己的爱心,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当贪婪、虚伪成为主流,仁与爱被隐藏,良知只能被嘲笑,这是一种毁灭。
         所以我认为,良知的培育是要让良知成为一种主流,培育感恩之心,感恩他人的奉献与付出,学会信任,用信任与感恩滋润良知,莫让良知消亡。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3:4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