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识论方面,知行关系向来是讨论最多的一个哲学范畴,历来也有诸多不同的观点。王守仁最早明确提出了“知行合一”说,他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上)“知”是指道德之知,“行”是指道德实践,他将两者统一起来,既反对不以封建伦理思想指导,“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又反对不注重封建伦理思想的躬行实践,“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其哲学体系中,“知”便是吾心之良知,“行”便是把吾心之良知推至到万事万物,“知行合一”的本体便是“致良知”。王守仁继承发挥了孟子的“良知”说,把这种“不虑而知”的天赋道德观念发展成为“天理”,并进一步提出了“致良知”的道德修养方法,通过“致良知”的工夫,便可去除物欲之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