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礼的精神 [复制链接]

1#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年代,因此他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以此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这种正名思想逐渐成为“礼”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儒家对“礼”进行了各种论证。孔子为恢复和改造周礼,提出了“仁”、“礼”统一的伦理模式,认为“仁”是“礼”的道德心理基础,“礼”是为仁的节度。“克己复礼为仁”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佐证,一方面“仁”的践行便是“克己复礼”,达到了“克己复礼”,便可以被称作是仁人了;另一方面人们都渴望成为君子,“礼”从而由对人们行为的外在约束变成了人心的内在要求,这样便保证了“礼”的实现。由此内在的“仁”和外在的“礼”达到了统一,“礼”的内化便是最高的道德品行即“仁”;“仁”的外显便是伦理规范即“礼”。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1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