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孔子《论语•为政》,意即,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说明孔子对“信”的重视。在《论语》中,“信”有三重含义:第一重也是最重要的是信仰,二是受人信任,三是要守信。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治国如此,其他事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什么事都办不成,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如此。当然,信是相互的,“信”的三重含义是相互作用的。
信任是相互的,人生活在群体中,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信任十分重要,然而,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就要自己讲信用。孔子把忠与信并提,认为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论语》中多处讲到这一思想。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把忠信作为修养的基本内容,要求每天检查反省,是不是做到了忠信。孔子又说,为政要做到恭、宽、信、敏、惠。他解释“信”时说:“信则人任也。”只有讲信用,人们才会信任你。在圣人心中所尊奉的“信、义、仁、孝、礼、智、勇、忠”八种德行中,“信”被尊为第一位,可见讲信用的重要。因此,“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得到人们的信任,办事才能成功;只有自己讲信用,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也就是说,只有人人讲信用,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互信,社会生活才能正常地运行、发展。这也是孔子“信”思想的核心所在。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孔子以后,儒家思想在这个问题上又有发展,把信与诚相连,称“诚信”。从天道诚信来进一步说明人必须诚信的道理。诚,是实的意思。就是真实、实在,没有虚假。天道,用今天的话说,是自然之道的意思。天地之间,日月星辰的运行,春夏秋冬的交替,花鸟鱼虫自然万物的生长繁息,都是真实、实在的,没有丝毫虚妄;虚妄的东西,在自然中不能存在。所以说,诚是“天之道”。既然自然之道真实无妄,人也就应该如此,也应该真实无妄。所以说,“思诚者,人之道”。这样就深刻地说明了为什么必须诚信的道理。诚信,是天道之本然,也是人道的根本。
的确,诚信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下它生命不在摇摆不定,生命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唯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道山间的流水,能够洗净浮沉,洗净骚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真谛。诚信,人生的中流砥柱,信而作为之,即使一生平淡,也是坦坦荡荡,光明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