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孔子哲学的基本观念是“仁”。“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孔子说:“仁者,人也。”“仁”用张岱年先生的话说就是生命的相互感通,是天、地、人、物、我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滋养润泽。“仁”又是主体内在的意识,是自己决定自己的,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内在的“仁”具有伟大崇高的道德价值。仁者,具有一种博大的同情心,凡是人都有仁性,天生就有恻隐之心,能对别人的痛苦与欢乐产生共鸣。有仁德的人会用心去对待人,既自爱没有爱人,既自尊,有尊人。
      对人对事抱着一种同情,一种忠恕的情怀,许多问题都很容易得到解决。“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随着同情,忠恕而来的,是我们生活力量的增强、胸怀的宽阔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孔子的“仁”涵盖了多种的内容。如“温、良、恭、俭、让”,它是区别小人和君子的标准。然而,“仁”不能被视为这些德目中的其中一种,因为它是一种境界状态。孔子并没有直接统一的回答。他对不同的弟子有不同的回答。正式因为没有具体的内容,因而具有普遍性。
      中国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体“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实践“仁”。“仁”的过程是不断克己复礼的自我完善,这部分主要是体现在对社会的承担意识上。《论语》里边说:“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仁”是一种体贴同情的忠恕之道,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更是一种为正义而从容不迫的精神。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没有边界。正因为如此,它成为我们道德修养的一种导向,我们对于仁的追求没有终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