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在当代社会中体现在人“言而无信”以及“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我们应该怎样从传统的诚信思想中来挖掘更加深刻的道德情感以应对当代市民缺乏诚信这一事实。首先,对诚信的理解不外乎就是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篇》)表明了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个人的立人之本,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保障,是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准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诚信在道德体系中表现的不仅仅是市民个人在人际交往关系上的最基本的准则而且还隐藏的是市民个人的内在的道德内涵,是一个具有双重性质、以及可以代表双方面情感的一种道德情感,但是最后的落脚点却都是表现在道德上的。现在所说的道德沦丧的主要一个方面讲的就是说市民没有诚信,企业没有信用,主要表现为企业销售假货以及个人的行骗(包括团体行骗),现代的企业没有以信为本的理念,只将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导致了假货横行,出现了不良竞争,晋商“以信为本”的企业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具有诚信为本的优秀的历史文化)也已经荡然无存,使得中国誉有“造假之国”的名号,导致的是在中国不尊重知识产权、专利意识淡漠的现状,人们安于现状,享受“偷”来的科技成果,像中国虽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很多领域却没有最根本的核心技术,只能依靠别人提供核心技术,我们只是简单的机械组装,这一问题直接导致的是影响中国的创新与创造精神,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市民的道德本性。由于企业大规模经营与销售,没有诚信,使得市场上充斥着不信任,导致市民的价值观念的的扭曲民价值选择的迷茫,进而表现为对他人的不信任、不真诚、心怀警惕,对自我则表现为内心缺乏诚信的最基本的观念与信仰,没有为人真诚与为人诚信的理念,而使得出现了诈骗团伙、骗子(分为情感骗子和物质骗子)。在这些骗子频频媒体曝光之后,人们在行在善时担心的不是行善本身这一问题,而担心的是是不是被骗。社会上良心在备受考验,道德在处处受到挑战。所以说诚信不仅仅针对的是个人的道德内涵,而且涉及到民族、甚至于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将诚信做为道德体系建设的根本,从诚信上教育市民的道德内涵,培养道德情感,建立道德体系,所以诚信至关重要的道德准则。
湖北黄陂“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为了抢在大雪封路之前给已经回武汉的农民工发上工钱,孙水林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一家五口不幸在车祸中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弟弟孙东林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33.6万元工钱发到60多名民工手上。在如今“金钱万能”的时代里,大多人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又还有多少人愿意去践行 “诚信”这条大道。好在,无论多少,总归还有人在践行着。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