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知行合一 [复制链接]

1#

不知道说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整体是积极向上的人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但我发现现在有许多大学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大家认同正确的价值观,但并不践行他所认为正确的价值观。认同并不践行。他知道应该扶老人,却实际不扶,默默走开。知道拜金主义丑陋,却总是默默追逐。甚至更为悲哀,为之而不知。我们都知道大学生应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但是把此仅仅作为一段空洞文字的人比比皆是。而我们谈到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我想不应该是说大学生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吧。
当然,认同正确的价值观是好事,至少说明人们的是非观,社会的道德风尚还走在正确的方向。不践行,说明人们在正确的方向之外又有了其他的想法,或者说有了还不被认同的东西。比如享乐,金钱,欲望等。如果被认同,那每个人可以直接说我追求享受、追求安逸的人生就好了。
这引出一个尖锐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得到的关于人生价值观的结果可不可靠。一个道德低下的人他不认为自己道德低下,并且他还清楚知道完成问卷的“选项”应该是哪一个。他心中也有好坏善恶之分,而这种好坏善恶并不是他切身感悟,而是从小到大灌输教育的结果。在无形之中他将自身的践行与自身的认知割划开来,而应对一般形式的调研,终究是检验他的认知。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一个素质极其低下的同学他的思想品德期末考试成绩也可能考很高。这种不对称,在没有多少社会经历又接收了很多社会信息的大学生身上显得尤为突出。
有这样一个以大学生价值观为主题的问卷调查,第一题就是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你怎样选择?说统计结果,86.28%的同学选择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然后根据此条就表明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忠诚国家,具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我想说,以一个实际还不存在的假设来提问题,答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在做调查的时候愿意这样承诺,但当政府需要拆迁而不惜当钉子户,不惜赔上性命也不肯退让半点利益的人却还是很多。我们说当谈论还不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人们倾向于愿意作积极地表态,而一旦有个人利益之争时,立马“脸红脖子粗”。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3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发现现在许多大学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知行不一致。大家认同正确的价值观,但并不一定践行他所认为正确的价值观。明明知道应该扶老人,实际却不会扶。知道拜金主义丑陋,却还是要追逐。当然,首先认同正确的价值观是个好事,至少说明人们的是非观念,社会的道德观还走在正确的方向。不践行,这说明人们在正确的方向之外又有些其他的想法,或者说有了杂念,比如享乐,金钱,欲望等。
有这样一个以大学生价值观为主题的问卷调查,有一题是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你怎样选择?说统计结果,86.28%的同学选择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然后根据此条就表明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忠诚国家,具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我认为以一个实际还不存在的假设来提问题,答什么都显得苍白无力。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调查的时候愿意这样承诺,但当政府需要拆迁就不惜当钉子户,不惜赔上性命也不肯退让半点利益。我们在谈论还不立马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倾向于作积极的表态,而一旦有个人利益之争时,立马“脸红脖子粗”。
马克思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当道德行为与评价主体所持的评价标准不一致时,就出现了个人道德行为与社会或他人道德评价标准的冲突,形成道德知行冲突。同时社会变革又让传统的道德体系受到强烈的冲击,致使传统的道德未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出现新的调适和生长点,一些旧的道德规范失去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行为的约束作用,而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主体迷失倾向”,“知行不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