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天人合一”主要探讨的是人和作为主宰的上帝之间的关系的话,现代人讨论“天人合一”则主要着重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现代人已经将自然之天和主宰之天区分开来。自然之天用来指大自然,主宰之天用来指上帝。而且,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无神论思想也逐渐成为共识。在天人关系问题上,人们主要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再加上近年来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解读“天人合一”,也就理所当然了。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人与自然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为人首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仅如此,人还离不开自然,人无时无刻都在与自然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这是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一面。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因此,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约束自己改造自然的范围、方式和程度,否则,必定会破坏生态平衡,招致自然界的报复,这其实又是人与自然关系统一性的另一种表现。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重要的生态智慧的一部分。它的“合理内核”及其生态伦理价值表现在:“天”与“人”合而为一,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高扬宇宙生命统一论;“天道”与“人道”合一,坚持自然规律与道德法则的内在统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提倡尊重生命价值,兼爱宇宙万物;“辅相天地之宜”,把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最高的道德旨趣和人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