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天人合一(上) [复制链接]

1#

以人为本才能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党多年以来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体现,是为广大人民谋福祉的实践。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确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坚持以民为本,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最早出现在《管子》这本书里。《管子•霸言》这一章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霸王之业的开始,是以人民为本。在管子时代人口的多少是衡量国力强弱的一个主要标准,国家强大,首要的任务是要以民为根本。管子对桓公说:“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管子•霸形》)’”
管子认为,“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虽有涵武之德,复合于市人之言。是以明君顺人心,安情性,而发于众心之所聚。是以令出而不稽,刑设而不用。先王善与民为一体。”(《管子•君臣》)“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故我有善则立誉我,我有过则立毁我。当民之毁誉也,则其归问于家矣。”(《管子•小称》)“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欲为其民者,必重尽其力。”(《管子•权修》)从价值观角度说,民本思想将是科学的价值观。这一思想首先强调了人的重要性,人与神的意志、物的需求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更为可贵的是,民本突出强调社会群体中的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出发点。从实践论角度上说,民本是指充分地认识人、尊重人,把民众的力量看作首要的社会资源。通过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增强其创造力,提高其素质,以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2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古代的“天人合一”主要探讨的是人和作为主宰的上帝之间的关系的话,现代人讨论“天人合一”则主要着重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现代人已经将自然之天和主宰之天区分开来。自然之天用来指大自然,主宰之天用来指上帝。而且,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无神论思想也逐渐成为共识。在天人关系问题上,人们主要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再加上近年来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解读“天人合一”,也就理所当然了。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人与自然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为人首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仅如此,人还离不开自然,人无时无刻都在与自然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这是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一面。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因此,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约束自己改造自然的范围、方式和程度,否则,必定会破坏生态平衡,招致自然界的报复,这其实又是人与自然关系统一性的另一种表现。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重要的生态智慧的一部分。它的“合理内核”及其生态伦理价值表现在:“天”与“人”合而为一,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高扬宇宙生命统一论;“天道”与“人道”合一,坚持自然规律与道德法则的内在统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提倡尊重生命价值,兼爱宇宙万物;“辅相天地之宜”,把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最高的道德旨趣和人生理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