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孔颜之乐 [复制链接]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向讲究儒以修身,道以养性,佛以治心。一般认为,儒是入世的,是一种家国共治的思想;道家是既入世又出世的,更多的也许只能用身国共构来诠释;佛家则有强烈的出世倾向,是一种了脱生死根本的智慧之学。易则号称弥纶天地之道。与儒佛道三家都有着深刻的痴缘纠缠。曾与予师广良先生探讨过佛和易的特色,广良先生认为,佛法是出世间法,易既是世间法又是出世间法。窃以为,易是弥纶天地之道的,所描绘的也仅仅是这个世间的生成,演化,灭亡的过程。应该是属于世间法的。易分阴阳,阴阳相错而得八卦,每卦又分三爻,为天地人。易弥纶天地,那么天地之外呢?佛家认为,这个世间的一切都不过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所谓真空生妙有,这种生,是一种化生,是因缘和合由地水火风假合而成的。所以相比儒家的修身治国齐家,道教的逆流成仙,他们兜来转去,始终在世间轮回流转。我更喜欢佛教这种根本解脱的圆融无碍的智慧。当然,无论是什么理论也好,大家所把握的只是真理的不同侧面而已。最终的真理还是只有一个的,所谓儒佛道也好,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只不过是世间人的分别心在加以分别而已。佛和易与我,不过是一种工具和载体,是我在学佛和易,不能让佛和易来限定我。我们要通过手指指的方向看到月亮,然后再忘记手指,所谓弃舟登岸者是也。
   孔子称赞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和境界,其实正道出了孔子的生活原则,是他将对道义的追求看得高于一切。孔颜之乐,所乐何事呢?显然他们所乐者正是人生之正道,这种道也就是合乎正义、利于社会的生活准则和精神境界。在这里,孔子和颜回所乐的“道”,它的核心精神就是孔子常说的仁。“仁者爱人”,如果一个人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努力实行仁德,以仁爱的原则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处处以仁爱、宽厚的心态和情感关爱他人,善待社会,并且不断反省自身是否时时做到了仁,便可以心安理得地面对这个世界,这其中的快乐可想而知。“乐道”也并不是要拒绝财富,甘于贫穷,而是说,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也不能改变他们追求正道的精神和操守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7:1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