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1936年,竺可桢 (藕舫) (1890.3.7—1974.2.7) 先生就任浙大校长。1938年11月,竺校长在广西宜山主持召开校务会议,决定以“求是”为校训,作为探求高深知识,培养健全人格的准绳。何谓“求是”,竺先生在题为《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的讲演中这样阐述:“何谓求是(英文是Faith of Truth)?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在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审思熟虑,自出心裁,独著只眼,来研究是非得失。”竺先生还说过:“校训为求是,实事求是,自易了然,然而言易行难,一旦利害冲突,甚难实行‘求是’精神。近世科学始祖首推哥白尼、伽利略以及布鲁诺三氏,除前一人著书外,后二人一秉求是精神,历险如夷,视死如归,以身殉科学。……壮哉求是精神!此固非有血气毅力大勇者不足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