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六、学习目的 [复制链接]

1#

学习目的

韩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明确提出了老师的作用: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换个角度来所,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掌握道理,完成学业,善于动脑提出疑难问题。

孩子从三岁开始,就踏入了学习的万里长征,英语、绘画、钢琴各种补习班占据了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每天穿梭于各种补习班,家长也是乐此不疲。可是,得到的结果呢,往往是孩子们的抵触、家长的抱怨。

其实,我们就是一个矛盾体。我们常常羡慕国外的教育方式,对中国的教育嗤之以鼻,只要有条件就去国外,只要遇到自己教育的瓶颈就拿国外的理论说服自己,可有几个人能够有勇气按照国外的思路来教育孩子?用国外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未尝不可,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我们需要想清楚,你不是生活在国外,你仍然生活在中国,中国的教育现状必然需要这样的教育手段与之相匹配。我们一方面痛斥教育,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与当今教育靠拢。于是,在这样一个矛盾的世界里,就会出现两个极端的做法。

“孩子现在学习好不好没关系,我们以后是要出国的,到了国外就不学习国内的课程了。”你的孩子现在就生活在中国,摆脱不了这个大环境,难道学校教育就仅仅是盲目学习课本知识吗,他是在教孩子如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在国内如果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没有掌握一定得知识素养,你真的认为他们去了国外就高枕无忧吗?我们现在理解的国外教育,是片面的,都以为国外轻松,殊不知他们的大学毕业是很难很难的,没有以前的知识积累是完全不行的。所以,这种观点是目光短浅的表现。

“孩子一定要拼尽全力学习,这样你才能比别人强,以后找个好工作。”学习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分数,上一个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吗?当孩子只会学习的时候,家长更是会不知所措。有多少案例告诉我们,孩子不是学习的工具,他们是社会中的人,需要健全的人格的,只会学习的人终归会被社会淘汰。

我们回到学习目的上来,以上两种极端的做法都没有深刻理解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陈思杰先生的总结让我受益颇多。
首先,增长知识。我们讲的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学习。你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
其次,养成品性。上述第二种观点就是忽略了这一学习目的。学习,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最重要的的形成完善的人格
第三,遵行正道。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你只有学习了,才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是不该做,才有一个评判标准。
最后,培养能力。当今社会,学历仅仅是一个敲门砖,能力才是一个公司重用你的基础。那些“高学历、低能力”的人终会被社会淘汰。

    所以,我们的学习、教育需要寻找一个点,一个平衡点,培养一代代全面发展得人才。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9:0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考试分数高,上个好的大学,找个好的工作,过上体面的生活(虽然几乎所有的家长,老师,学生都是如此想的)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有道德,有文化,有健康的人生观,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自由的人。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让孩子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自己可能出现的判断失误上的。
如何才能提升个体学习的效率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速度?
学习的终极目的应当是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那么思考能力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思考能力是从思考中逐渐培养出来的,这里所说的思考是独立的,主观化的思考。
在学习中,我们的头脑中会出现一条条关于所学知识的新的想法,我们需要去验证这些想法是对是错,于是我们必须化大量的时间在其上,所得的,也许仅仅是对一个已知公理的验证,但是收获的,却是在思考过程中所学会的思想方法和更深刻的理解在思考过程中所调用的知识。
但是在现在的教学体制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已经被压力所控制,无法做完的低水平重复的练习题已经占据他们思考的时间(相信没有哪位朋友没有亲眼见过或者听说过中小学生作业做不完的事情吧),更严重的是他们已经被抹杀了对学习的兴趣,主动思考的兴趣,而转而迷恋上只需要被动思考的事物--游戏、小说、电视等。
学习应当有一个自由的环境,当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你对某个知识的兴趣或者疑惑时,你可以主动的去寻找相关资料,去进行思考以解决问题。而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我们看到的是用无尽的短视的名为素质教育实为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东西在浪费我们的孩子的童年,消耗整个民族的未来。
只拿此次的所谓的改革来说,列出以下几个可以想见的后果:
我们的孩子从高一开始就将直接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所以他们不再有一到两年的时间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算是学科竞赛,那也得是有希望拿奖拿牌的才行,普通的学生,还是算了吧。多点时间期末考好点,那就是分数啊!
从教学来说,学校会抓的更紧。原来一些比较放任的优秀学校(的确有一些很优秀的学校曾经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来学习的,因为生源较好,学习氛围较好,所以不必担心升学率的问题)也将直接面对升学压力,甚至会依次制定针对老师的考核标准,因为更加量化了,一学期就可以看到效果了嘛,老师会很自然的将压力转嫁给学生。学生的作业将更加做不完,思考的时间将更少。
家长,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已经如此重要,还要变得更重要了。当然在家庭中就少不了更多的唠叨了,这种压力依然只有学生来承担。
所以,我们的教育专家们只是在放屁,去继续扼杀我们的孩子的思想,去继续制造利于灌输的标准化思维机器(而非有思考能力的人),他们更喜欢被灌输,也更容易盲信。更迷恋被动思考的事物而缺乏主动能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