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华义理:国学的核心学科 [复制链接]

1#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历史积淀的结晶,它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犹如人体中的血液和水份。
传统象一个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它似乎无声无臭,无影无踪,却又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人们总是能强烈地感觉到它的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受它的制约或支配,它总是把它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使人们想摆脱它却又无法摆脱它。这是一个我们人类面临的困境。
然而,人们要超越这种困境,就只有探索、研究、认识、掌握它。在分析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开创出新的传统。
中华义理就是人们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陈教授就从根源上给我们提炼出义理的精华,给我们学习义理提供了很好的教材,其中的独特见解也值得我们学习。我相信,有陈教授做先导,加上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可以弘扬我们的义理文化。
本主题由 管理员 chenjiesi@chen 于 2014/7/1 18:50:3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引)
义理是指普遍皆宜的道理或讲求经义、探求名理的学问。《礼记·礼器》“义理,礼之文也。”汉指经义名理。《汉书·刘歆传》“及歆治《左氏》……由是章句,义理备焉。”宋后,称讲求儒家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为“义理之学”。
    ①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
    《韩非子·难言》:“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顺逆》:“故动众兴师,必应义理,出则祠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魏书·崔浩传》:“作者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可观。”
    ②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
    《汉书·刘歆传》:“及 歆 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三国 魏王肃《<孔子家语>序》:“自 肃成童,始志于学,而学 郑氏 学矣。然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
    ③称 宋 以来之理学为义理之学。
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有急求义理复不得,於闲暇有时得。”《二程遗书》卷十八:“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记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即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 宋 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④文辞相关
晋葛洪《抱朴子·钧世》:“今诗与古诗,俱有义理,而盈於差美。方之於士,并有德行,而一人偏长艺文,不可谓一例也。”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理,惟以敏速相夸。”
    ⑤犹道理
    宋苏轼《与章子厚书》:“追思所犯,真无义理。”《水浒传》第三六回:“ 赵 家那廝是个刁徒,如今暴得做个都头,知道甚么义理?”郭沫若《鸡之归去来》:“那H老板娘是讲义理的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