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 [复制链接]

1#

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文化积累以生物遗传和社会遗传的形式世代延续,已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甚至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

而如今的市场经济,已将经典置之脑后,趋功近利、投机取巧仿佛成了“经典”,致使市场经济混乱,人情冷淡。所以,中华经典教育也显得尤为迫切。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时效性,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中华经典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文化背景。

因此,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不言而喻。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9:0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现代社会属于多元价值的社会,在这种文化多元的是社会中。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来复兴传统文化?由于改革开放,我们社会不可避免的会接受价值多元。因此,我们应该对于自己的文化前景保持一种危机感,以免在主权上独立了,在文化上欲成了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中国文化本来有强大的兼容能力,但我们所面对,是形势相当强大的西方现代文明,而我们年轻的一代,对自己的文化相当疏隔,崇洋者多,自信者少。因此,政府必须把中华文化放在主导位置,同时让其他文化存在,以维持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特色,而形成主流与交流的体系;主流永远不失其主导的性质,由之而体现我们文化道并行而不悖的磅礴精神。
 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着五大冲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心灵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由这五大冲突,造成了生态、社会、道德、精神以及价值的五大危机。这些五大冲突和五大危机时时刻刻在困扰着我们的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尽管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人们还是感到困惑和迷茫,焦躁和烦闷,压抑和忧虑,孤独和自卑,感到精神空虚、心浮气躁,感到无所适从。解决这些矛盾冲突和 危机,我们很难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到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恰恰可以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和帮助。传统文化所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群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心灵世界的和谐关系,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之学、是人际和谐之学、是身心平衡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是一种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它所注重的是生命的存在问题,个人的德行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因此,它是生命存在之学、是道德践履之学、是理想人格之学、是内圣外王之学、是安身立命之学、是人生智慧之学。如关于对待物质利益的态度,儒家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认为富与贵,都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但是,对待物质利益,不可放纵欲念,没有节制,要做到“欲而不贪”,要掌握中和适度的原则,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全部追求,更不能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传统文化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大思想大智慧,它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生死、富贵、夭寿并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道德学问的提升、人生境界的升华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传统哲学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不朽”的三件大事,把“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作为人生值得忧虑的大事。主张道德自律、修身养性、慎独,它要在纷繁多变的世界中寻找一处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要在功名利禄、醉生梦死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孔颜乐处”。在传统文化看来,只有寻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本,才能实现平治天下的宏伟目标,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追求的不是一种有限的、狭隘的功利之用,而是一种人生之妙用、人生之大用。它对于慰藉人的心灵,变化人的气质,涵养人的德性,纯洁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开阔人的视野,都有极大的帮助。只有文化意识的觉醒,我们才会尊重自己的文化,才会支持其精神而为自己生命的价值。我们要对自己的政治有自信,要在世界上站稳,在国际上不为强权所欺凌,则必须为自己的文化传统充实自己,这才是中国最大的道德资源,有此而后有力量,有原则,有决断,中国才能在维持世界秩序方面起到正面的作用,才能成为万邦敬仰的泱泱大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