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六、专注善念 [复制链接]

1#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色的得到只需要眼睛看到就可以了,单纯的感官感受。在接受信息的一瞬间,我们是没有选择的权利的。假如在连续的感受中没有思考对信息的处理,结果只能是使感官麻木,甚至迷失自我。看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就会明白那种状态。完全的清醒与完全的沉迷都是极端的。我们的常态是不断地接受信息,但是真正处理的却是九牛一毛。只有经过处理的信息才会在意识中留下痕迹,成为记忆的片段。当我们的意识不集中时,就会被连续不断的信息流冲垮。当醒悟时,察觉到空虚的生活状态,又是满心的悔恨,懊恼。但是,太多人却是再一次陷入这个怪圈。 智慧不足。
德行是修行加持来的,需要用心思量一言一行,不敢有丝毫怠慢。一言一行都是内心意识活动的外显,德的修行是“行为—意识—行为”的不断循环、递进,在不断地修行中渐渐升华,直至内外统一。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4:4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我不明白那个“一”是什么,“天理”又是什么?就像不明白孔老夫子的那个“一以贯之”的“一”是什么?
每个人都应该是不一样的吧!因为没有常态,所以难以言明。
那么我的“一”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寻那个“一”?
先来看没有“一”的状态——是所谓逐物。心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范围内作用于所接触的信息。众所周知,当力量集中时,作用是最强大的,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就是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追逐的太多,分散心力,一事无成,得不偿失。若将心力集于一点,用十年的时间来做一件事,又有什么阻挡你的成功呢?再者,追求的太多,只能使自己对于所追求的认知达到浅显的层面,体会不到其中的本质的乐趣,磨灭兴趣,实为可惜。兴趣是最有效的动力。
“一”的作用是给自己的心力的发散一个轨迹,一个限定,一种保护。有“一”贯穿在追寻理想的路上,求学,做事,修行,都是由“一”而起,势不可挡。
在不明所以时,重复是激发潜力最好的方式。但在明悟本质之后,可以避免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做。就像在学会乘法后,计算30个7相加还会用加法吗?
故,寻“一”。 寻“一”先寻“己”,明悟自身。事物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在与外界的不断接触中,收获反馈,明悟自身。
孔夫子的圣王之道、推行教化。王阳明的心外无理、知行合一。我的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