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是注重礼节的,“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集中反映了古人对礼仪的重视和理解。交往礼节源远流长,它的起源上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用一些象征性动作,来表示意向、情感,这些动作,为以后交往礼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历史阶段的进展,统治阶级为了加强其统治,将本来来自于人们生活中的一些交往动作习惯不断发展完善,各种正规交往礼节逐渐形成,但也体现出其等级的森严和形式的繁杂。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发展,礼仪的形式逐渐走向简洁、实用。除非你躲进小楼成一统,只要你需要与人沟通,就应该懂得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它可以让你在人际交往中如沐春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这些传统的精华的东西,已经深入人心,有其道理的。 朋友的“朋”字写起来是很有意思的。两弯新月,相依相伴,目标一致,互相辉映,可谓礼节的集大成者。不管月亮肚子里有些什么东西,一概内敛,外表是温柔的举止和温和的光芒,任谁看上去都是那么的舒服。礼节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掩饰人际交往中个人的空虚和不足的。但是若哪一个月亮没有自知之明,不懂得自爱自重,非要抛出些污言秽语妨碍视听,伤害别人,确实令人不齿也不屑为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