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孟子周游列国,却并非求官,而在于行“道”,所以有《孟子将朝王章》,对于齐王的非礼之召给予回击,表现出傲岸的个性。孟子虽然不视金钱如粪土,却也不追财逐利,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千古多少文人虽然在封建专制的重压下却都能保住气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项羽为有愧于山东父老自刎于乌江之畔,宁肯站着死也不肯跪着死:稽康为义决然与山巨源绝交,并留下了最后一曲广陵散。在民族大义与气节面前,他们舍生取义,成为一代代不朽的佳话,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了气节,将永世受到人们的敬仰.但是人死如灯灭,他们起码保留了自己的浩浩之白。一得一失之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