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三、天人合一(下) [复制链接]

1#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关于这一条,我想谈谈我所理解的天命观。年轻的时候斗志昂扬,人定胜天,总是想着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世界。慢慢到了而立之年,再到不惑之年,阅历增加了,自己也经历了各种跌宕起伏,从这些事情的发展和结果中感到一种莫名的力量,仿佛在你的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你的那些努力仅仅改变了过程却不能改变结果。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开始理解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各种是非因果,到底是应该奋起反击还是顺其自然。
我们读《雷雨》,在几个出场的主人公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在幕后的主人公,即命运。四风重走了鲁妈的命运,周萍重走了周朴园的命运。曹禺在二十多岁的年纪里写出了这样的悲剧,他自己也未必能彻底看透创作的目的。那么作品到底表达了什么呢?旧家族封建礼教吃人吗?是,但是不全面。可能他也是灵光乍现一气呵成,那么这个创作过程也是命运。
打个比方,我们的生命的轨迹就像是旋转木马,我们坐在上面,一生就是一个轮回,有起有落,有高潮就有低谷,起起落落从不停歇,重复着一代又一代的命运。我相信命运和轮回之说,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有所信仰,应该有所敬畏,应该懂得畏惧,因而能高度自律,强迫自己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允许越过道德底线。只要我们活着,就会不断地发生各种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不要伤害自己,也不要伤害别人。人生的起点和终点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过程。我们经历的所有事情,与他人建立的所有感情,品尝到的酸甜苦辣,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1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说起天人合一,总会与命运联系起来。无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不在少数。主流观点往往会从人物本身性格因素和社会因素入手,抽丝剥茧般地解剖出人物的灵魂。社会因素使人的性格在某一方面发生了变化,量变引起质变,由性格的变化引起人格的变异,最终造成个人的悲剧。或者影射到更深的层次,由个体引入群体,揭露出在特定阶级的特定人群的悲剧,从而批判社会制度和封建礼教的黑暗。我认为人的性格各异,不能用公式全然概之。我们长期处于一种非好即坏的思维定式中,好人有一套属于好人的评价模式,坏人也有坏人的批评套路。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抛开时代背景、社会制度和既定的评判方式,来看待悲剧与命运之间的联系。
TOP
3#

那么对于命运,我们该怎么办?我没有思考出合理的结论。看古希腊神话,众神之上尚有命运,我们作为神之下的人夸口肆意改变是不可能的。可是我们仍旧不能忽略一点,命运给带来悲剧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惊喜,我们一复一日地活着,妄图给自己未来的每一步都做好计划,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我们无法改变生命中既定的东西,但至少可以改善。因此要随遇而安,要心有敬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