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程门立雪 [复制链接]

1#

四、《孟子》本位主义主观片面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曾经作为家国代群越界侵权的“规矩”(心性群氓“推己及人”地发泄维护,代代相传)。而《礼记·礼运·大同篇》反映了万恶的儒家天下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美好空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墨子》指出“孝,利亲也,以亲为爱”,子女“能能利亲,不必得”,“欲人之爱利其亲也”,自己必“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然即交孝子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