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0楼李佳萍的帖子提到”仁“不由得就想起儒家大家孔夫子,以人为本,为仁由己。“仁”,原本指对人亲善或持有一种同情心,在孔子那里被发挥成了一种学说、一种哲学观。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时代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天下。
与这种家天下的谱系结构相平行的精神纽线就是孔子的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仁学思想。我们必须心怀仁爱,对自己仁爱,更对他人仁爱,在当地社会中坚持自己内心的仁爱之义,让自己成为时代中的好少年!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认真地加以继承和弘扬。今天我们重新学习儒学,无论是对于个人的立身处世、事业的成功,或是对于执政党的治国理政,或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还记得中学时代,每天都会在政治历史书上看到“仁”的身影,也记得老师说,孔子提出“仁”治天下的理念在当时的列国并不被采取和接纳,其后孔子的多年周游列国,一直宣扬和坚持自己的思想,所以孔子的晚年也是一直在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仅在当时是一项壮举,现在看来,孔子被称为“孔圣人”完全是不为过的。不论何时,不论什么情况下,“仁”治的力度远远大过武力治国。我们虽然还是学生,但是,一定要在自己心中培养这种信念,以仁治国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