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十、培育良知 [复制链接]

1#

      良知一曰“知耻”。在中国传统美德中拥有重要地位。早在春秋时期管子就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知耻就是道德的自觉,有羞耻心,人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做了有违道德的是就应该良心不安,自觉不做会招人瞧不起的事。知耻才能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行知皆宜。相反,人若无耻便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这边是俗话说的“人无廉耻,无法可治”。
      二曰“知愧”。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知愧的前提是要知道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所谓愧则有悔,愧则有疚,愧则伤及神明,内心的安宁从此遭到破坏。知愧而悔,知愧而努力。良心的安妥比任何物质物质利益都值得珍视。人的最高境界不是高官厚禄,锦衣玉食,而是问心无愧。
       三曰“知恩”。就是常怀感恩之心,这是人生的一种姿态,是人性的一种证明,是社会行为的反省和成熟。日月生辉,雨雪滋润,大自然哺育了万物生灵;父母养护,师长教诲亲友扶助。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倘若连起码的感恩之心都没有,便是愚陋不堪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然而,当下社会多了一些浮躁,少了些忠孝,良知正在被一点一点的侵蚀,终将生命引向歧途。正如雨果所言“良知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3:4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