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忠的内涵 [复制链接]

1#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75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与1988年1月在法国巴黎聚会时所共同发表的一份”宣言“中的一段话。诞生于轴心时代的孔子,其思想却是极其丰富,然而其高足曾参却用两字加以了概括:”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所提到的”忠“,大众有两种含义:其一是诚实守信,如”言忠信“”言思忠“;其二为忠贞不二,如”臣事君以忠“。孔子言忠,无论是诚实守信,还是忠贞不二,都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一个人首先要依于仁,立于礼,恭级,克己,修己,洁己,做的一君子仁人,而后才能敬人爱人,立人达人。虽然后世儒家对”忠恕“的解释不尽相同,但都有推己及人,及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之意。宋代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就提出:”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从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便成了”忠恕“的具体内涵和解释。
         ”忠恕“对于建设一个文明而谦和的世界是十分必要的,这从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中(如世界性的道德堕落,各种犯罪,生态环境的破坏,各种地区性战争冲突,国与国之间外交纠纷),从社会生活各种实际矛盾中,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它熠熠生辉的现代价值。孔子的”忠恕“之道充分体现了人间之道的品质与特色,他以亲切的,贴近个人的,贴近自我的方式,可以给过分追逐物质利益和自身权益的现代人一某种启发和警醒!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1:2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