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不同的场合,对人礼仪的要求和规范不同,对于个人礼仪主要有仪表、言谈、仪态举止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有一句话叫“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讲的就是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用语言来进行沟通,同时注意语言的技巧。美国哈佛大学名教授凯屈莱奇是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有一次他在讲坛上教授莎士比亚课程不小心一脚踏空,跌到讲坛下面.他站起身来,气势巍峨对那些学生说:教了四十年书,这是我第一次跌落到听众一样的水平,凯屈莱奇教授通过幽默的表达方式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带动了学生学习的氛围。
不仅是语言,在人行为的其他方面,我们如果表现的不得体,会对别人、对自己带来困扰。现代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