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义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义”最早是由孔子提出来的,孟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义”。《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进一步确认了“信”和“果”都必须以以为基础。孔孟把“义”与“仁”、“礼”、“智”、“信”和在一起,称之为“五常”,其中“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时代变迁,不同朝代的人也对义的定义进行了进一步阐述。诸葛亮在《出师表》说“引喻失义”;宋代著名文人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曾道:“度义而后动”;明代的钱谦益的《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中出现“以忠义勉其子,过庭多长者之言”。义的概念在更朝换代中经过不同仁人志士的理解变得更加丰富。
        从小爸妈和老师就教育我们,做人要讲义气,这个义气不是义气用事,头脑一热,做事不顾后果。做事之前一定要理性、冷静的考虑。记得高中的时候,看过三个大学生因救落水儿童而丧身的新闻报道,很多人都很感动,因他们的舍命救人的大无畏精神,为当代公民道德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随后,有很多人开始盲目效仿这种行为:不会游泳的人为了救人而一去不复返;为了制服歹徒,和歹徒肉搏而牺牲,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所以我们有时就在想“追求‘义’需要智取,需要智慧,不能缺乏理智和思考”。
        仁义礼智信,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五常”,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古代思想家对人性本质的探索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道德标准的规定,对当代人的公民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也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人们积极倡导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可以借鉴古代圣人对道德规范的研究和探索,充分吸收可以学习的部分,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最后编辑武科大陈星辰 最后编辑于 2014-12-06 10:19:02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3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