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和谐原理 [复制链接]

1#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论语》中描述君子和小人在为人处世态度上的不同之处。在孔圣人提出“和”之前,许多古文对和的定义进行了理解和概述。《广韵》:“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书·尧典》:“协和万邦。”《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周礼·夏官·大司马》:“以旌为左右和之门。”《礼·檀弓》:“竽笙备而不和。”《注》:“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加以滑甘,是谓六和。《周礼·天官》:“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从音乐、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描述了“和”,“和”就是不管在什么领域,都要表达一种相对平稳、安宁的状态。
        当前我国倡导着“和文化”,它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和文化的全部理念都以和谐为前提,建立在和谐内涵的基础之上,和而不同,有容乃大,相融共生,取长补短。这蕴含了中国的普世价值观“和”——平等共事,和谐共处,多样共存,合作共赢。古往今来中国一直都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家和万事兴、国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这是中国现代倡导和谐文化的历史基础,和文化随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其内涵不断深化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优秀文化。
        和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和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和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最后编辑武科大陈星辰 最后编辑于 2014-12-06 10:58:13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3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