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你对孝与顺的看法
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许许多多关于孝顺的故事,最为大家所指的是二十四孝。也有一些文人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子路借米孝敬父母就是典型的列子,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后来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在近代也有被大家广为传颂的列子,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更何况孝道有三种层次:“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次能养”。假如有人连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的话,那他活着可能也是一种累赘。孔子说∶“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只有做到了孝才有可能进一步做好顺。
我们即使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我们自己。听从他们的教导是一种孝;帮他们洗衣做家务是一种孝;哪怕只是给他们问寒问暖、陪他们聊聊天,哪怕就是照顾好了自己也是对他们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不必为我们太担心……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