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仁者,人二也。指当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爱人,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爱人者,施于人,也就是说爱别人,就要帮助别人,为别人做好事,这样就是仁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将人心比自心,自己不喜欢的,厌恶的东西,自己也就不要对别人实施,比如你不喜欢别人说自己坏话,那么自己就不要说别人的坏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即对待别人的长辈尊敬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长辈一样,对待别人的孩子的照顾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尊老爱幼的人才是仁者。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仁”:仁人、爱人、仁爱。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中国人至今仍视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em29]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