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说得很好,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而对于什么是中华民族文化则个人有着不同见解,儒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根源之所在。陈杰思先生将其概括成了中华十大义理,旨在找回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但我想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乃是在几千年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有好也有坏,这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而从书中所挖掘出的,则是那些本不该抛弃,却被我们抛弃的思想。诚然,“读书可以明智”,但更重要的则是身体力行,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不再孤立于地球之上,其文化思想必然要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这是不可改变的。有人担心中国传统文化的壁垒就此沦陷,其实大可不必,自然法则优胜劣汰,当某一天人们在进步的路程中遇到困惑之时,他们自然会停下脚步,寻觅先哲的足迹。
我们需要做的则是保护好先人留下的思想。陈先生说“中华十大义理是精华”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我要说精华也罢,糟粕也好,照单全收。文化是一个整体,糟粕没了,体系崩塌,精华便无所依存,成了孤零零的稻草,更无从彰显。
而儒家思想本身作为近千年来帝王权术的工具,也不是适合所有的人,中国文化的兴起时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汉朝独尊儒术后则渐渐有了由盛转衰的迹象,魏晋之时儒释道河流,文坛开始兴盛,李世民开始以道治国,才有了盛唐之气象。儒家学说,乃是修身之道,处事之道,而绝非治世之法。并不是贬低儒家思想的价值,只是不希望以偏概全,让中国民众之心智又陷入浑浑噩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