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笃行之
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川上的桥梁。”行动是实践的第一步,实践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意识活动。实践是学习,是另一个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人要想获得知识,无外乎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学习,二是实践。
学习是一个从实践到认知再到实践的过程,而不能纸上谈兵,否则一切都是无稽之谈。赵括是战国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他从小喜欢阅读兵书,在和别人谈行军用兵的道理时,谁也说不过他,他也因此而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公元259年,秦军来犯,与赵军战于长平。赵军在老将廉颇的带领下有效抵御了秦军的进攻,拖延了战期。秦军怕久战不下,使用反间计,赵王于是贬斥廉颇,启用赵括为主师。赵括改变了廉颇的策略,生搬兵书条文,结果致使赵军全军覆没,赵括也死于乱战之中。赵括就是一个倘只看书,不以实践的人,结果只有理想而没有实干。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所以实践也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才能将行动与理论完美结合,从而达到最完美的理想效果。绍圣四年,宋哲宗令李诫重新编修具有法规性质的《营造法式》,李诫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为了编好《营造法式》,他翻阅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建筑学著作,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于具体的技术问题,他总是向经验丰富的工匠们请教,和他们一起研究、分析,以求制定出最合理、最有效的规范制度,半点不敢马虎。六年之后,这本凝聚了大量心血和众人智慧的巨著终于完成了。对于《营造法式》,建筑大师梁思成的评论是——“中国古籍中最完美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是研究宋代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的一部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实践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注重理论,思想就得不到提高;理论固然重要,但已有的经验是否可行,还需要实践的检验,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做到“博学之,笃行之”。不然,没有实践的理论徒有一副虚空的躯壳,没有理论的实践,无异于失去灵魂地瞎打误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