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助人是人与人之间友好亲爱,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一些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都把仁爱助人视为伦理道德基础和为人处事的准则。在历史上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有的兄弟之间,互相谦让,友好如宾;有的朋友之间,亲如手足,患难与共;有的为朋友,赴汤蹈火,舍生忘死;有的邻里之间,互相照顾,和睦相处。还有的是有“恻隐之心”,急人之难,解人之困,成人之美。现代家长尤其要对自私、不肯助人、不肯谦让、缺乏“恻隐之心”的独生子女施以更多的仁爱助人的美德教育。一个人对老弱幼小的态度,是道德水平的一面镜子。关心、爱护老弱幼小的人,也会关心、爱护他周围一切的人。因此,培养学生待人礼貌、乐于助人的品质,应当从扶老携幼教育入手。教育学生扶老携幼,首先要教育学生尊敬自己的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爱护自己的弟妹,然后逐步扩展到社会上的老人和小孩。我国素被称为“礼仪之邦”,我国人民历来是有礼貌、讲礼仪的。在我们的教育下,我们的学生也要学会待人接物,做到和蔼可亲,谦逊忍让,彬彬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