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信,则立 [复制链接]

1#

诚,不欺心;诚;不欺人。经济市场中,时常有一些不法的贩子,*断斤缺量来谋取自己的利益,无
疑,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欺骗了自己最真诚的心。也因此,这些人的做法最终得不到消费者的肯定,生意也少了,这是失信于人的代价。

分享 转发
TOP
2#

道德的要求、道德的行为,应该是出自内心的,不是为了功利的目的,而是求自己的心安,或者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它考虑的问题是应不应该,能不能安心?而不是有没有利,值不值?孔子在回答宰我关于缩短服丧期限的问题时,问宰我如果这样做,你能心安吗?如果心安就那样去做好了。这就是说,关于服丧的种种要求,不是谁规定了要人们来遵守的,而是出自人们的内心。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由父母抚养长大成人的,幼时有三年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所以在父母去世时十分悲哀,"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服丧的要求正是适应了这种情感的需要。君子这样做不为别的,只为自己能够心安;如果不这样做,就会于心不安。这段话说明了道德的真正本质:道德是出自内心的,只是为了求自己心安,不是为了别的。孔子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指出了知之、好之、利之、安之、乐之这样一些不同的境界。同样的行为,利之与安之,因为对己有利而做和为求心安而做,是不同的。安之、乐之才是真正的道德境界。
TOP
3#

从诚信有妙用的认识出发,因为诚信可以带来更大的利润而讲诚信,这是"利之"。因为有利可图而讲诚信,利益是第一位的,诚信是第二位的;诚信是为谋取更大利益服务的。这样的诚信是不可*的;只要条件许可,欺诈可以为他带来更大的利益,他就可以背弃诚信,选择欺诈。安然、冠生园等知名公司屡屡爆出诚信丑闻,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诚信的妙用,而是由于他们在诚信与利益之间的计算上出了问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