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孝义连心 [复制链接]

1#
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此为十指连心之典故。是《二十四》孝中的一个故事,它深深感动我的原因,也在于它让我明白,孝义在心。父母给我们生命,我们应与之于何物?虽然我们不似通感,但在心中,我们感同身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