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孝”的感悟 [复制链接]

1#





“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观念。在这一卷中,给我们介绍了中华孝道八条行为准则:赡养父母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不自取其辱,不轻生毁己,以免危及父母;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这些都是孝道的表现,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但我觉得其中对父母的孝道更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道德伦理,体恤天下为人父母之心怀,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孝道贯穿始终,父母在世时要孝顺,亡故后常思念父母的养育恩德,为子女做榜样固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子女刚出生时父母日夜守护,任劳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后对父母要“晨昏定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体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无不是父母”。作为子女的我们对父母尽孝是仁至义尽的,在我国有着著名的 “二十四孝”:1孝感动天 2.戏彩娱亲 3. 鹿乳奉亲 4.百里负米 5.啮指痛心 6.芦衣顺母 7.亲尝汤药 8.拾葚异器9.埋儿奉母 10.卖身葬父 11. 刻木事亲 12.涌泉跃鲤 13.怀橘遗亲 15.行佣供母 16.闻雷泣墓 17.哭竹生笋 18.卧冰求鲤 19.扼虎救父 20.恣蚊饱血 21.尝粪忧心 22.乳姑不怠 23. 涤亲溺器24.弃官寻母,这些都是古人尽孝的例子,其中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到了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孝呢?我们还要不要提倡孝道?就我个人的观察,在时代的大海潮中,孝的概念已开始淡化了。像《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勿应该;父母命,行勿懒”,在现今有时会被视为笑柄,那就更谈不上敬孝了。也许是现代社会发展得太快,人们都只重视工作上的竞争,而忽视了在家的守候孩子归来的沧桑的父母吧!当然这有些笑!也许,每位赤诚忠厚的孩子,心中都是有“孝愿”的,想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的一天,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这些孝子忘了,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走了对我们的挂念和他们的呼唤,留给我们的是永久长远的懊悔,和难以了结的孝愿。父母走了,孝子的“孝愿”成为泡影,消失无迹。有些事情,当我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却是永无弥补的,所剩的只能是无尽的遗憾和内疚。“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岁月间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就我个人认为,我没有夸大事实,现实本就是这样,人无再生之能,上天虽有好生之德,却只给人一生,而一生的时间长短难定,应做之事只可尽早,当到了追悔莫及之时再向苍天乞求来生岂不是笑话。尽孝者,切记之。千古恨,痛彻心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7 17:53:15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