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在道德修养方面。孔子认为,一个人要真正成为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学习和运用都是一个根本条件。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是立人之本,没有则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又说:君子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有学问的人若只在学习上下功夫而不在礼仪方面加强自身修养,同样不能达到完美的人生境界。 不仅是自立的基础,在通往理想人格的道路上,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而回归到所规定的范围中去,立于礼、约于礼、 归于礼,这些都是个人道德修养时所应该首先做到的,只有在这些的方面取得了独立, 才能在更高层次上体现的境界,个体人格的塑造与升华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礼”与“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相互补充,相互发明,二者之间一为体,一为用;一强调内在修为,一强调外在约束;只有“仁”的想法而没有“礼”的体现不是真正的人性解放之路;只有"礼"的行为而没有"仁"的境界也不可能实现完整的理想人格。所以孔子强调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不只是普通的礼貌,不只是外在的规范,“礼”还体现着一种悠久的文化精神,一种传统的深刻的历史力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