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十大义理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其中,“仁”排在首位,可见“仁”的重要性。
“仁”是什么呢?仁有个古代的写法很说明问题,上面一个千下面一个心。我理解,就是社会中的众人。要分析一群人,最基本的单元当然就是两个人了,也就有了后来的仁。用现代的话说,其实说的是公共关系,当然“仁”指的是科学的公关,和谐的公共关系。
“仁者人也”,仁就是人,当然这里的人是复数的人。也就是说,仁,指的是人的一种本质。“克己复礼为仁”,约束自己,建立明确的分工合作秩序,这就是仁。也就是说,如果人们想合作,就必须制度化,必须用权力交换权力,这样也就需要给自己约束。“子贡曰:‘如有博施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彻底放下自私自我只为别人是不是仁呢?孔子的答复是:这怎么能用仁来说呢?简直就是圣(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啊!自己想要的就考虑到别人的需要,自己要做的就允许别人做,能够做到这样由及人,也就成就了仁了……
仁,究竟是什么呢?还是要从两个角度看。站在客观的角度,“仁”就是自然赋予的人的平等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站在“我”的角度,或者说人的角度,“仁”就是尊重人的自然平等,用平等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仁”德(遵循自然的“仁”而拥有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