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力行坚毅,自强自律。知勤、勇、毅、行和“梅花香自苦中来”的道理,牢记并践行“自强不息”、“ 积箕土成泰山、积跬步成千里”等方面的传统古训。
“毅”的本意是意志坚强,包括自主精神、独立意识、个人尊严、自我实现、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自强不息、杀身成仁、威武不屈、勇敢顽强等。在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中华民族应当大力弘扬“毅”的精神,克服自卑情结,纠正随波逐流的习性。“毅”的精神必须在仁义的前提下发挥。可分为志立坚定、自尊自信、自主自为、经受磨练、正义之勇、坚强不屈、以力抗命、超越生死、舍生取义。
“毅”的精神必须在仁义的前提下,孔子说“见仪不为,无勇也。”“倡导”“毅”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品格。
而对我感触很深的是毅力。
毅力也叫意志力,是人们为达到预定的的目标而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的一种意志品质。 毅力,是人的一种“心理忍耐力”,是一个人完成学习、工作、事业的“持久力”。当它与人的期望、目标结合起来后,它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所有的成功者中,有没有毅力,坚强不坚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失败者来说,缺乏毅力几乎是他们共同的弱点。所以毅力这个东西,很重要,也很可贵。毅力会帮助你克服恐惧、沮丧和冷漠;会不断地增加你应付、解决各种困难问题的能力;会将偶然来的机遇转变为现实;会帮助你实现他人实现不了的理想……因此,古今中外的先人、哲人、伟人、名人,都对它作了高度的评价。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达·芬奇)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毅力是人的一种好品质,谁都想具有这种品质。但是,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具有?不一定。一般来说以下这样的人是很难具有毅力这种品质的。 心不专者,不会有毅力。唐人张文成在《游仙窟》中曰:“心欲专,凿可穿。”可是有的人就是做不到这一点,不专一,目标太多,期望值有无数个,好高骛远,一个目标还没有达到,就想到了另一个,这山望着那山高,什么都是三心二意,虽很努力,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缺乏恒心,结果什么事情都办不了,什么事情都办不好。的确,一个人做事若无恒心,那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 不自信者,不会有毅力。这类人对自己缺乏信心,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事情还没有办,考虑的却是个人的患得患失,失败了怎么办?如何向领导交待?往往是进一步,退二步,结果呢?因为没有自信,夸大了自己弱势,让弱势遮住了自己的强势,自己就显得毫无力量……这类人的失败,不是由于他人,而是在于自己,也就谈不到什么毅力不毅力。 |
总之,毅力是一个人敢不敢自信、会不会专注、是不是果断、能不能自制和有没有忍受挫折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