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向延勇
- 新手上路
- 0
- 200
- 2014-04-20
|
1#
t
T
发表于 2014-05-12 13:55
|显示全部
忠”这个字在《论语》中出现过17次,可见孔子十分重视“忠”这个道德规范,“忠”的基本意思是尽心竭力、公而无私之谓。《说文》:“忠,敬也。尽心曰忠”。《广韵》:“忠,无私也”。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杨倞《荀子·礼论注》:“忠,诚也”。“诚”、“实”同义,即“忠”是诚实无欺的意思。孔子说:“主忠信”,对人要以“忠、信”两种道德为主;孔子的学生曾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总起来说,中心为忠,“中”是中正不偏邪。即“忠”含义是尽心竭力、无私、诚实。“忠”作为一个道德规范它是指自己内心中一种真诚地对人对事的态度,以及由此去诚实地为他人谋事作事的行为,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 儒家“忠”作为道德范畴,还包含有君臣之间、个人对国家、民族之间的道德关系。鲁定公问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各应该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应该依礼使用臣子,臣应该忠心事奉君主。鲁国的正卿季康子问孔子,“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孔子回答说:“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孝兹,则忠”是说如果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民众就地对你尽忠竭力了。这里的“忠”主要是指臣下对君主,下属对上司要尽心竭力服务的道德关系。孔子的学生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的官,没有高兴的颜色;三次被罢免,没有怨恨的颜色。每一次交代时,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令全部告诉接位的人。这个人怎样?”孔子回答说:“忠矣。”这里说的“忠”是指尹文子对国家民族的忠心。可见,儒家的“忠”除了规范一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之外,还规范着上下之间、个人对国家民族之间的道德关系。 首先看“忠”的在管理中价值和意义。何谓“忠”,孔子没有直接作出解释,朱熹解释为“尽己之谓忠”,通常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忠”。因此,“忠”的本来意义是:尽心竭力、诚实无欺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