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 《论语》悟孝 [复制链接]

1#







礼在乡野 民德归厚


---《论语》悟孝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礼记·檀弓下》)


译:子路说:“伤心啊,贫困!活着的时候不能好好赡养,死的时候不能按礼制来安葬。”孔子说:“吃豆类喝清水,尽情欢乐,这就是孝。以衣棺敛其身体,迅速下葬,不必有棺外的套棺,与家中的财产相称,这就是礼。”


我曾经问过父亲,农村里有人去世。子女等要披麻戴孝,大兴丧葬之礼,是不是太封建迷信了?父亲的回答很简单:“这是自古传下来的东西。现在明白了,这就是礼。虽说流于形式,但这是对逝者的哀思和尊敬。正于朝拜的教徒,天地精微,心诚无物。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何其悲哀!我小时候很羡慕爷爷,他的房间里总是有很多糕点,是爸爸赶集买回的,当然我也有。父亲常对爷爷说“能吃的时候就多吃点啊!”我想,我不会让爱等待太久。吃豆类喝清水,尽情欢乐,这就是孝。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译:曾子说:“孝道有三种:最高的孝行是发自内心地尊敬父母,其次是不让父母受到羞辱,最下等的就是仅仅赡养父母。”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译:孔子说:“现在人们把能赡养父母就当作是“孝”。然而,人们也能养狗、养马。如果赡养父母没有尊敬之心,那么,这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


从父辈们的身上,我认识到了父为子纲的含义。这不是说父亲较子女有无上的权力,而是子女发自内心的尊敬。有人解释怕老婆我是爱她,尊重他。我想,这两者本质上是相同的。


我见过有人照顾老人吃饭,饭一摆,不冷不热的一句:“你吃啊。老人悻悻地低下头去扒拉饭菜。父亲说,人老了,最怕什么也做不了。也会什么都做不了,子女白眼以对该多难受。我就说不出话。只是想,不会的。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译: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民众的道德就归于淳厚了。”


我家里有这样一个习惯,除夕要登山祭祖,清明还乡扫墓,远归的人回家头一件事是去祖坟上一柱香。这也是乡里的风俗。于是,路上看到祭拜的人,对游子说回来啦!,一般说去看一下啊。岂不是民德归厚矣


孝包含赡养和尊敬。央视那么些公益广告在告诉我们:孝,践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18 22:27:1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