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指有大智慧的人因超出常人不被理解,其言语行为被人看作是愚钝的。大智若愚不是真愚,而是智慧的让常人无法理解,被看成傻子。其实是“藏而不露”,在“愚”中收获人生事业的成功。
大愚者,智之其反也。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外智者,工于计巧,惯于矫饰,常好张扬,事事计较,精明干练,吃不得半点亏。内智者,外为糊涂之状,上善斤斤计较,事事算大不算小,达观,大度,不拘小节。智愚之别,实为内外之别,虚实之分。
才高八斗,未必有大智。智慧来自实践,只有学以致用、胸怀大局、品德高尚,顺应天理的人,才有可能做到。事事精明,投机钻营,不是大智。真正的大智是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不怕吃亏,以苦为乐,憨厚朴实的像缺心眼一样。做到大智若愚,要有大境界,求变创新,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能正确决策,有胆有识,对事物有把握能力,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大智若愚,要朴实憨厚,为人大度,谦和宽容,从善如流,小事糊涂。在大事上,条理清晰,明白清楚。
大智若愚可以体现在生活态度上,在生活当中的表现是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做人低调,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注重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有着海纳百川的境界和强者求己的心态,从来没有太多的抱怨,能够真心实在的踏实做事,对于很多事情要求不高,只求自己能够不断得到积累。很多时候大智若愚伴随的还有大器晚成,毕竟大智若愚要求的是不断积累自己,就像玉坯不断积累一样,多年的积累所铸就的往往是绝代珍品,出世的时候由于体积太大而需要精雕细琢,而不像外智那般的小玉一样几下子就可以雕琢出来马上能够拿到市场卖个好价钱,因而大器晚成之后往往都是无价之宝。例如《阿甘正传》。
也可以体现在职场智慧,职场就是一个个不同生态圈,在这种生态圈中,互相的竞争、斗争都在所难免,弱肉强争、优胜劣汰也是常态。钝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钝感”相对敏感而言更像一种大智若愚的生存智慧。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在各自世界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形象之所以广受欢迎,正好是说明了大智若愚钝感力的妙处所在。
大智若愚也表现在人生修为方面,“大智若愚”这个成语可谓浓缩了中国儒家和道家为人处世的智慧。老子中有“大巧若拙”的说法,而颜回因为会“守愚”而深得孔子的喜爱,他表面上迷迷糊糊,其实在用心劲,课后总能把先生的教导清楚而有条理地讲出来。
做到大智若愚,要注重自身修为,不断提升自己。在平淡的岁月里学习积累,在艰苦的境遇雕琢磨砺,厚积薄发,耐得住寂寞。大智若愚是玄妙的境界,如果有谁能做到“大智若愚”,那表明他在人生舞台上可以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大智若愚是真的大智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3 11:21:0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