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随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加强,“忠”成为臣民绝对服从于君主的一种片面的道德义务。宋代以后,“忠”发展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古人谓:忠者,德之正也。惟正己可以化人,故正心所以修身乃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尽忠者,必能发挥出最大的智慧和才干,因为公生明,偏则暗;诚如《大学》所言「致知在格物」――革除私欲之后,一切事物的道理无不清楚明白。因此无论我们是做大事业的,还是在平凡职位上的,要想真正做好,须臾都不能离开忠字。曾子每日反省自己,首先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意为「别人托付给的事情,是不是忠实且尽心尽力地办到了?」比如说,作为一个公务员,领导交代办理的事情,尽心尽力地作圆满了吗?身为母亲,为家庭尽职、尽责地教养孩子了吗?作为父亲,可堪为子女作榜样了吗?当学生的,功课认真努力了吗?各自在岗位的职务上尽忠了吗?果真能效法曾子每日反省的功夫,察照每日自己「忠诚」的程度如何,未尝不是向上提升的好方法。忠有大小之分,也就是大忠和小忠:大忠于己,小忠于国。忠己是忠于意识和梦想,所以如果不忠于己的人,就谈上忠于人、忠于家、忠于企、忠于国。很多人认为,忠国是忠的终极体现,其实它只是忠的终极荣誉而已,而忠己才是忠的终极体现,如果而放弃忠己,那他必定会失去忠魂,那就谈上忠国。忠己需要勇气,也需要能力,还需要责任,甚至需要牺牲。因此忠需要我们深刻细化和完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让自己正确地忠。
有一部电影名为《忠义犬八公》讲述的是一只名叫八公的秋田犬,原本居住在日本的一个小地方。它是一只通人性的狗,主人每天上下班,它都要去接送主人。主人去上班的时候,它就会跟主人一起去火车站,等主人走了以后,它才回家。而等到主人快要下班的时候,它会跑到车站旁等着主人跟它一起玩着回家。后来,主人因发心脏病而去世了。狗狗浑然不知,以为主人还一直陪伴着他。还是像原来一样,每天都到车站等待主人的归来。等不到主人回来,它就不吃不喝。终于,在7年后一个雨雪纷飞的夜晚,八公伴着饥饿倒在雪中去世了。直到八公最后死去,它始终如一,它在死前看见了帕克从车站中走出,亲切地对它说:嘿!八公。一如十年前,那个温馨的画面。最后八公满足地缓缓闭上了双眼。
这部电影里的狗对主人不离不弃,一天不见到主人就会叫。它是多么的伟大无私,是多么的忠义。我们可以从八公身上学到很多,连动物都如此我们人应更好,做任何事情都应尽心尽力,首先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自己,然后对得起他人,对得起国家,不做有损于别人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忠从古到今虽有变化,但是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继续发扬流传下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3 15:08:4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