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忠”,顿时让我想到了魏征、想到了《谏太宗十四疏》,至少在我心中,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臣、忠臣”。
人们在谈论起唐朝时,会想到说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唐太宗李世民,会想到历史只此一位的巾帼武则天,也会想到那些留下名垂千史诗词的文人骚客,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那个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魏征。
魏征备经丧乱,仕途坎坷,阅历丰富,因而也造就了他的经国治世之才,他对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而且为人耿直不阿,遇事无所屈挠,深为精勤于治的唐太宗所器重。魏征经常想太宗直言进谏,所涉范围极广,上至军事大事,下至生活礼仪,尽管太宗对魏徵的尖锐批评一时难以接受,但他毕竟认识到魏徵是忠心奉国,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对他的犯颜直谏曾感叹说:“人言魏徵举动疏慢,我但觉妩媚,适为此耳。”当然,唐太宗的开明政治是魏徵屡次极言直谏的重要原因,因此他回答说:“陛下导之使言,臣所以敢谏,若陛下不受臣谏,岂敢数犯龙鳞?”这一番话也并不只是谦逊之辞。
我一直觉得忠臣与明君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相互互补,才能造就一代盛世。在魏征过世时,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从古至今,史家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说他“身正而心劲,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幸,中不移亲族,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这并非是谀美之辞。他的直言敢谏敦促了李世民的治理严谨,他的廉洁正直为后来的官员立下正面的榜样。我们应该庆幸,太宗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忠心的、以大局为重的臣子,才能造就那百姓和乐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