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 [复制链接]

1#
朋友当若鲍叔牙
       初识鲍叔牙是在初中的语文书上,当时,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对他,只觉得管仲好幸福,有这么真心待他的朋友。
    再次的熟识,我想,应该是种冥冥之中的缘分。
    高中时,我是班上的班长,接学校的通知说要办一期有关友谊的画报,我翻开了中华五千年史,
开始了享誉古今的友谊,“管鲍之交”友谊毫无悬念的出现在我眼前,这也开始了我对他们从那时
至今的痴迷和羡慕。            
    年轻的时候,鲍叔牙在南阳经商,认识了管仲。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他知道管仲虽然家道中落,境遇困顿,但志大才高,不是等闲之辈。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有时候甚至还没有算收支账就先支取了。鲍叔牙的仆人很有意见,就对鲍叔牙说:“这个管仲真不像话,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听了以后,就对仆人说:“不要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是应该的。”
    有时候做生意赔了钱,鲍叔牙不但不抱怨管仲,还安慰管仲说:“这是时机不利的缘故,不要放在心上。”管仲听了,十分感动。
    这就是被后世盛传的“管鲍分金”的故事。
    后来,管仲与鲍叔牙一起从军出征,可是管仲却在战场上多次临阵脱逃。有人便讽刺管仲胆怯。鲍叔牙听了之后则极力为其辩解,说这是因为管仲家有老母,需要他孝养侍奉,故不能轻生。
    不久,鲍叔牙和管仲都弃商从政,在齐国做了大夫。当时正是齐僖公在位,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名诸儿,被立为太子;次子名纠,任命大夫召忽、管仲为其师傅;三子名小白,而命鲍叔牙为其师傅。管鲍两人都是尽心尽力地各为其主,分别辅佐两位公子。
    几年之后,齐国的国王驾崩,大王子诸当上了国君,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齐国不久真的发生了内乱,大王子诸被人杀死。管仲得到消息之后,计划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君。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君,他就是著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之后,论功行赏,准备任命鲍叔牙当齐国宰相。鲍叔牙却提出:“我虽然对您是忠心耿耿的,但只是一个庸臣,不会有大的作为。您要想把齐国治理好,就必须任用管仲来当宰相。”齐桓公问:“为什么一定要用他做宰相呢?”鲍叔牙说:“我与管仲相比,我有五点是不如他:宽厚仁慈,能安抚百姓,这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抓住根本,我不如他;忠信可结于诸侯,我不如他;能给国家制定规范和礼仪,我不如他;能站在军门前指挥练武,使将士勇气倍增,我更不如他。管仲有了这五项,所以要是他当宰相的话,一定可以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 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
    而管仲做了宰相之后,对内实行一系列整顿改革,使百姓仓廪充实,而后进行教化,让百姓明礼仪、知荣辱。对外,在处理周王室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关系上,则采取了恩威并施的外交策略,力戒恃强而骄,处处表现出讲信义、重礼让、有节制的大国风度。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千百年来,“管鲍之交”成为挚友的代名词。鲍叔牙的这种仁义、谦逊、宽宏大量、以大局为重的美德,也成为世代传诵的仁义故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8 19:07:47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