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尊儒的朝代必定繁荣昌盛,国运长久,如汉唐宋.反儒的朝代必定衰败落后,暴虐短命,如焚书坑儒的秦朝才25年,批林批孔的三十年动乱.之后我国政府开始尊儒,八十年代第一个祭孔的是前国家主席李先念,到现在提倡的中庸和谐,以德治国,皆是儒家思想,果然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是三十年,一个是反孔一个是尊孔,天壤之别.新加坡人均收入排名世界前列,这是李光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结果.孔子以仁义限制了皇权,在千年的家天下时期迫使皇权按仁义的原则行事.儒学首先服务了民众,同时也维护了皇权.皇权与民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真正维护皇权的方法就是教它行仁义.
真正公正的法律是遵行中道的法律,即不偏不倚,不左不右恰到好处,以深邃的理性根据客观实际作出恰如其分的判决,所以儒学也叫理学.
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这正是现今中国社会所缺乏的,有诺贝尔学者指出,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之前,汲取孔子的智慧.
攻伐是儒学的一部分,但那是正义的诛杀.孔子当大司寇仅七天即杀死佞臣少正卯.在夹谷相会中,齐侯派众侏儒上台戏耍以侮辱鲁定公,孔子下令武士拿下群侏儒,一律腰斩.周武王诛杀了他的天子商纣王,却得到了一贯抨击乱臣贼子的孔子之极力赞扬.在孔子家语中孔子讲:'有道明君有责任率军讨伐无道暴君,推翻他,使那里的百姓得到甘露的滋润.'以上皆是正义的诛杀.孔子讲:'君子没有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一定不能做的,符合义就可以.'这就是中道精神.统治者靠非正义的诛杀上位而长久者,是不存在的.仁义即是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即使贵族也不能逃脱这种自然规律.儒学就是教给统治者如何长久上位,向周武王一样.
当今世界公认,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传承至今的文明。这种超强的凝聚力来自儒家文化。儒以中庸为最高境界,其意义是和谐、包容、不偏不倚,顺应自然规律。
周边蛮族如蒙古、女真的确曾入主中原,但都被儒家文化干净彻底地同化。无论是王朝兴盛的时期,还是朝代更迭的混乱时代,无论是五胡乱华的危险时刻,还是外族统治的特殊历史背景,儒家文明都以博大深邃的精神包容和驯化了各种族,成为了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文化纽带。
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正是朝代更迭的时期,清王朝即将灭亡,民国就要建立,社会不知所向,民众不知所归。所以他见到了社会的混乱和民众的一盘散沙就不足为奇了。
王朝的强盛扩张在于遵从儒学思想,王朝的软弱衰败在于丢失儒学思想。儒家文化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教导君子,有志君王无不遵从这一精神,内修身治国外开疆拓土以抒展抱负。而王朝的巅峰过后,由于长期的富足安逸,无志君主则丢掉了这一精神,贪图享乐软弱无能致使外族入侵。
儒家的和谐包容不是软弱可欺的意思,而是厚德载物、志吞八方的意思。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向孔子像行三拜九叩礼的君王,他的大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当时已在新疆和西藏设置了行政机构,直到今天我们依然称自己为汉民族。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派霍去病、卫青深入千里大漠灭绝了北匈奴,匈奴残部迁徙到了欧洲,并击溃了罗马帝国,可见尊儒的汉朝无比强大。李世民是第一个将孔子封为圣的君王,而唐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北到俄罗斯,西到中亚,南到越南中部。明朝水师七下西洋威震西夷。
宋朝赵匡胤害怕部将像他一样谋反,于是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自毁长城。孔子曾对鲁定公讲:‘要行文事,必须有武备。’这就是儒家的中道思想,而宋朝违背了这一原则,导致了外族频繁入侵。元朝、清朝统治者虽然统治中国,但都以接受儒家文明而感到骄傲。但元朝只懂武力扩张不谙儒家治世之道,只统治了97年就寿终正寝了。清朝更加尊重儒学,但满人阶层并不重视教育,八旗子弟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导致王朝衰落。
中国多出汉奸之论,荒谬至极,二战时中国人口已达4亿,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若统计各受侵略国的汉奸数量应按人口比例,而不能以绝对数字计算,这是个基本的科学常识。而对汉奸的定性也有问题,汉奸应是那些卖国求荣,为虎作伥坑害百姓的人,但这只是极少数人。而对于在敌占区任职的一般官员和公务员,只要平时服务百姓,关键时刻为同胞出头,在人民与占领者之间起到润滑保护的作用,就不能算作汉奸。要知道当时日寇占领了大半中国,难道让敌占区的人民都跑到四川一隅吗,不现实。这样一算,至少中国不比他国汉奸多。
儒学带给中国人民的不是软弱和奴性,而是大气宽容、仁爱忠诚,在特殊时期的忍辱负重不是奴性。耶稣当年传道,有人鼓动他向当年的摩西一样带领以色列人对抗罗马统治者,但遭到了耶稣的拒绝,最后宁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因为力量过于悬殊,当时的以色列根本无法对抗罗马,但最终他的基督教征服了罗马帝国,并传遍了世界。在中国的某些特殊的历史时刻,民众一时的沉默忍耐是坚韧和智慧的表现,不能当做软弱和奴性。一旦时机来临,又会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孔子讲:‘过犹不及。’意思是做人做事不要过分,也不要欠缺,过分和欠缺是一样错误的,这就是儒家的中道思想,这种思想最符合整体秩序和团体利益,如果为了个人的一己之私,过分的追求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就会伤害团队利益,这不是儒家思想,儒家文化的确实用但不是过分的实用,而是和谐的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