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仁”的推广 [复制链接]

1#
对于社会而言,美好的道德信仰,可以净化社会风气,培育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日臻和谐完美之境,反之则不然。因此,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复兴“礼乐文明”对于弥补我国当前农村信仰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是可以期待的。这对于修正当前过度功利性、庸俗性的社会文化取向,以及金钱至上的社会价值导向,化解诸如人文精神的失落、信仰的缺失等社会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都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分享 转发
TOP
2#

真正的宗教信仰应该是善其身,养其性的一种精神境界。不应该有他图,那就失去它最初的价值。基督教中的上帝是很万能的,他的形象被塑造得像是一个既慈祥又威严的长者,让你感觉既亲切,又不可冒犯。自称是上帝儿子的耶稣,托生在了一个贫苦人家,一生殉道,不为一己之私,而是为了救助感化众生而颠沛流离,死于非命,这种精神就是非凡和值得崇敬的。老百姓都会喜欢信仰这样性格朴素,公正无私;心怀天下,造福人类的神。其实是因对现实的无奈而寻求的心灵寄托,把对魅力人格的崇拜虚化为对神的信仰了。
TOP
3#

“礼乐文明”不仅是一种抽象理论性的东西,而是通过一定的生活样式渗透在人的行为里,体现在一定的以身体道的群体中,它才具有活的生命意义,具有教化的作用。《礼记》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2]所以说,在孔子之前,这个礼的系统,已普泛地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古代,礼乐对个人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能够提升人的德性生命。孔子把礼乐作为完善人道德修养基本纲目,《论语》中,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