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信用的哲学 [复制链接]

1#

在《齐物论》中庄子讲的几则故事,不妨反过来推论一下,都说庄生梦蝶,但如果说蝶梦庄生呢?可能不像庄生那样感觉在天空中飞来飞去,自由自在,惬意非凡,反倒会吓一身冷汗,浑身不自在,从而自言自语道:“怎么会变成人了呢?”
  狙公养猴,早喂橡子三颗,晚派四颗,叫做朝三暮四,猴子不高兴,改为朝四暮三,猴子很高兴。庄生感叹道:“名实未亏,喜怒为用。”人感叹猴子多么可笑呀!人不知道猴子在一旁也感叹,颠三倒四的奥妙哪里是庄生区分得了的呀!好在庄生还是把这种感受描绘出来了,并给其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混沌”,也是用故事说的,南帝和北帝好生想把中央之帝感谢一番,中央之帝没有耳朵、没有眼睛、没有嘴巴,听不到美妙的音乐,看不到美好的世界,品尝不到美味佳肴,整天混混沌沌!于是,他们决定每天在混沌身上打一个洞,结果“七日混沌死”。庄生叹息到,人总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改造环境,结果把自然搞死了。庄子总结道,即天道自然,人道无为。孟子解释人道,说人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此,人道本是积极有为的。荀子说,天道“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易经》把他们结合起来说,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而亚当·斯密把“有为”、“无为”叫做“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相对应地是西方把天道解释为自然法则,把人道解释为人本主义,但异化出一个神道。文艺复兴之后,提倡解放人性与科学,从而建立了西方哲学自己的混沌。


  在信用科学看来,在天人之间是一个十分对立和统一的境遇,这个境遇就是混沌的境遇,信用在这里的存在,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清晰边界,边界之内就是一个混沌的区间,从更广义来看,却是最优效率和效益的区间,从而也是最大的混沌区间、智慧区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2-6 17:23:40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