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在中国古代,“孝”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
自发、自觉到强化、定型的过程。可以说,孔子“孝”论的基本内容,
更有原汁原味,涵盖了我们今天倡导的孝行的各个方面,如讲求赡养
和敬事合一,注重和谐,重视孝行的自主、自觉、自律,特别是寻求
和肯定“孝”道的根源性和社会意义所表现出来的“入世”精神,等
等。


孝”是儒家伦理道德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也是具有大众
性和民间性的一个道德理念。自古至今,它一直作为中华民族崇尚的
美德,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对于孔子“孝”论的认识和评价,如同对待其整个学说思想一样,
学术界也是见仁见智。值得注意和指出的是,我们在评价孔子“孝
论时,必须采取历史和辩证的态度,一方面将“孝”论置于孔子的学

说思想体系中来整体把握,另一方面也应将孔子“孝”论本身与后期
儒家对其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统治者对其的强化区分开
来。因为,“孝”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经历着一个从自发、自觉
到强化、定型的轨迹。孔子原儒中的“孝”论与后儒对“孝”的看法,
是有着很大差异的。就孔子“孝”论而言,虽然存在着重视葬祭之礼、
讲究爱有差等、肯定“父子相隐”、过分强调父母的权威和利益等落
后、偏颇的因素,但相比较而言,其本身具有更多的合理性和借鉴作
用。即使站在今天现实的角度去衡量,孔子“孝”论中的“合理内核
仍有其存在的社会根据,即亲子关系依然存在,且是我们社会稳定和

进步的需求。可以说,孔子“孝”论的基本内容,更有原汁原味,涵
盖了我们今天倡导的孝行的各个方面,如讲求赡养和敬事合一,注重
和谐,重视孝行的自主、自觉、自律,特别是寻求和肯定“孝”道的
根源性和社会意义所表现出来的“入世”精神,等等,都是当前我们
社会家庭道德建设中所应有的内容。


孔子“孝”论对当代人类社会有着现实价值和积极意义:从社会
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来看,人类社会的步履已经来到21世纪,在此转型
动荡的世纪之交,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的传统伦理道德面临着
来自自然生态、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五大挑战,这不仅是人类共
同面临的冲突,而且是东西方文化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势必提出新的
伦理道德问题,进行新的伦理道德建设。孔子“孝”论既是随着家庭
和社会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又是基于解决宗法血缘家庭关系中的人
伦而存在的,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遗产的一部分,体现和展示
着对人生的思考和智慧,理应成为人类传统重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正处在传统走
向现代化的转型期,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旧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
色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
所面临的道德选择。孔子“孝”论中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对加强
中华各民族的团结,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溯宗归
祖和凝聚性的作用。从我国家庭美德建设和个人修身养性看,现代社
会正面临着家庭失和、老人失养、个人道德失落的危机。孔子“孝
论力倡家庭和睦、个人安身立命和道德自律的人文关怀,对现代人的

家庭建设和个体的心灵精神家园的落定,是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启示和
裨益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