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分享] [复制链接]

1#

“信”为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之一,经历了几千年历史长河的激荡仍富有活力,想必必有它的深意。所谓“信”,即诚实守信。儒家将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诚信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庸》认为“诚”是“天之道”,“诚之”是“人之道”。《大学》以“正心诚意”作为“修身”的前提。它们都将“信”提高到了实现个人价值的高度。孔子曰:“信则人任焉”,俗话说:“言而无信,无以为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则是从侧面反映了诚信的重要性,提醒世人如何立足于世。历史上有很多诚实守信的故事,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二。1、“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他也得到了很多人的信任。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2、“尾生抱柱”,又称“柱下期言”。典出《庄子·盗趾》:“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大意是,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某桥下相见。女子未来,恰遇涨潮,江水上涨,尾生却始终坚守诺言,死守在桥下,抱着桥柱不放,最后被江水淹没而死。尾生用生命感动了我们,更用生命践行了何为“信”。这些典故与当今社会的尔虞我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我们深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